脂肪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盲医考试触诊诊断学全身各部位特殊实验操作 [复制链接]

1#

触诊诊断学个部位特殊实验检查:


  该资料是我们参照全国盲人按摩专业统编第四版教材以及最新版盲医考试大缸收集整理,帮大家节省了大量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大家翻阅书籍查找各种实验的烦恼,希望对即将参加全国盲医考试的同学及全体从事医疗推拿的同行有所帮助,如需查看往期学习内容↑点击屏幕上方肖林无障碍学习
  2)皮肤定位觉:检查者以手或笔杆轻触患者皮肤,令其指出被触部位。人体各部位的定位觉各不相同,以面、手、足部最敏感。


  3)两点辨别觉:用两足规或两根大头针分别以一足及两足轻刺皮肤,以测定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是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以及两点的最小距离。人体各部位的两点辨别阂是不同的,指腹尖最敏感,为3~6mm,手掌15~20mm,手背30mm。


  4神经恢复的征象


  神经功能恢复的征象有主观感觉的恢复和客观检查体征的恢复两种,感觉较运动功能先恢复,而感觉又依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顺序先后恢复。对于感觉恢复的判断需要反复的对比分析,对于运动恢复的判断则需要精细的检查和试验。其间的大部分工作可由触诊完成,如能配合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等则更理想。


  替尼尔(Tinel)征:是判定神经功能有无恢复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神经干损伤部位以下由远而近的轻轻叩击,如在该神经分布区有麻刺或蚁行感,即为神经已开始再生。


  (二)、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它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每一反射弧必须包括:感觉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并受高级中枢控制,其中任一部分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反射异常。无论成人、儿童、清醒或意识障碍者,均可查得较客观的结果。


  1生理反射


  1)深反射(本体反射):是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器而引起的反射。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反应及活动幅度。可用迟钝、消失、活跃、亢进来表示反应程度。迟钝、消失多表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亢进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射。正常情况下它被大脑抑制,当下级神经元脱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就会释放出一种原始反应。


  神经病理反射特殊实验:


  1.霍夫曼(Hoffmann)征

医生用左手托住患者手部,以保持轻度伸腕,用右手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以拇指甲急速刮弹中指指甲,引起拇、示指屈曲为阳性。


  2)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钝器沿足底外侧由后向前划,直到拇跖趾关节处,引起拇趾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分开并跖屈,为阳性。夏道克征(划足背外侧缘),奥本海姆征(推胫骨嵴),戈登征(捏腓肠肌),这三种检查可出现与巴宾斯基征相同的现象,但阳性率较低。


  3)髌阵挛:患者仰卧,腿伸直,检查者以拇示两指抵住髌骨上极,急促用力下推骸骨,然后轻微用力抵住髌骨,引起髌骨连续上下移动者为阳性。


  4)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住胞窝,使膝关节半屈,一手握足,急促用力背屈踝关节并维持背屈状,踝节出现连续交替的伸屈运动为阳性。


  当椎体束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上述四种病理反射,故将其统称为椎体束征。


  5)克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将另一下肢屈髋屈膝,然后伸展小腿如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抵抗伸膝时,则为阳性。


  6)布鲁津斯基(Brudziski)征患者仰卧,将其颈前屈,如出现双髋,双膝屈曲,则为阳性。此两种病理反射为脑膜刺激征。

自主神经检查:


  1)皮肤划痕试验


  用棉签棍或火柴棍在皮肤上划过,正常反应是红色划痕,几十秒或数分钟内消失。若变红的区域很宽,并隆起或持续时间长(>10分钟),则表明血管以扩张反应占优势;如果划过之后,出现苍白划痕,则说明血管以收缩反应占优势。


  2)发汗试验


  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域可无汗或少汗。测定无汗的范围常用米诺尔法:在伤肢涂1%~2%碘液,待干燥后,再撒一层淀粉,然后人工发汗,如喝热茶,出汗区域变成蓝色,无汗区域不变色。

颈部特殊实验:


  (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机理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窜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医生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如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屈腕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

(二)头部叩击试验: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顶,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患者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有窜痛、酸麻,则试验为阳性。

(三)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医生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窄,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四)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医生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加重,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五)深呼吸试验:深呼吸试验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力量,然后让患者尽力抬头作深吸气,并将头转向患侧,同时下压肩部,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若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血压降低,即为阳性。说明锁骨下动脉受到挤压,同时往往疼痛加重。相反,抬高肩部,头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

(六)挺胸试验:患者立正站立,挺胸,两臂后伸。此时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即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和锁骨间隙受压迫。

(七)压肩试验:医生用力压迫患侧肩部,若引起或加剧该侧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则表示臂丛神经受压。主要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

(八)超外展试验: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将患肢被动地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即超外展综合征。

(九)间歇疲动试验:双臂平举外展90度,外旋位,令手连续做快速握拳松开动作,如患者于数秒内出现前臂疼痛,上肢因疲倦而逐渐下垂则为阳性。提示有胸廓出口综合征。

腹部一般触诊:


  (一)腹部分区临床上常用的有四区法和九区法。 四区法:是通过脐做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四区。 九区法:是由连接左右第10肋骨下缘及连接左右髂前上棘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 上、中、下三部;再分别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前正中线之中点作两条垂直线将上、中、下腹部各分为左、中、右三部,共9个区域。

(2.腹部触诊):

患者取仰卧位,必要时也可取其他体位;如侧卧位(脾脏触诊)或立位(肾脏触诊)。取仰卧位检查时,患者头部宜垫高,两腿稍屈曲,露出检查的腹部,张口呼吸或自然呼吸以使腹肌松弛。检查者应在患者右侧,前臂尽量放平,与患者腹面平行。检查时应注意由轻而重、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边检查边注意患者的反应与表情。


  患者仰卧,下肢屈曲,放松腹肌,检查者用钝尖物由外向内,轻而迅速地划其两侧季肋部、脐平面和带部腹壁皮肤。正常时可见到腹肌收缩。上腹壁反射中心在胸髓7~8;中腹壁反射中心在胸髓9~10;下腹壁反射中心在胸髓11~12。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某一水平的腹壁反射消失提示相应的周围神经和脊髓损害。

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当腹内有炎症时,腹肌可因反射性痉挛而使腹壁变硬,有抵抗感,称腹肌紧张。意义:急性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全腹肌肉紧张显著,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2.由于慢性炎症,腹膜增厚,触诊腹壁有柔韧感,似揉面团的感觉,称揉面感。 (1.压痛和反跳痛):

腹腔内有炎症或其他病变时,按压腹部可有压痛。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如溃疡病患者在上腹部剑突下正中线偏左或偏右处可有明显的压痛点。

(2.急性阑尾炎):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体征。压痛点一般位于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阑尾炎的压痛点一般比较固定。如果炎症比较重,还可以有腹膜炎的征象,比如局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3.当医生用手触诊患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表示腹膜壁层有炎症存在。

(1.腹部水波感检查):

医生用一手掌贴于患者腹壁一侧,另一手的手指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内有较多的游离液体,则贴于腹壁的手掌会感觉有波动的冲击,即水波感。为防止腹壁震动(如脂肪层厚时)造成的错觉,可让另一人将一手掌的尺侧轻压于患者腹部正中线上,即可阻止腹壁的被动传导,但不能阻止真正腹水产生的水波传导。

(2.肝脏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腹壁松弛。医生者位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及四指置于患者右腰部并向上托,大拇指固定于右肋下缘,将右手平放于脐部右侧。当患者吸气时,医生左手向右手方向压迫,同时右手手指自下而上向右肋下缘方向压迫腹~壁,如肝脏肿大,即可感觉到肝下缘在右手指下滑过。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不能触及。但腹壁松弛消瘦的人,当深吸气时在肋弓下缘可触及肝脏下缘,其质地柔软,无压痛。患有肺气肿或右侧胸腔积液时,肝脏被压下移,肝下缘常可触及。

(3.胆囊检查):

胆囊有炎症时,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有压痛。医生以拇指在此处压迫腹壁,并让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如深吸气时痛感加重而突然屏气,为胆囊压痛试验(Murphy征)阳性。

(4.肾脏检查):

肾脏时,患者一般采取卧位,必要时亦可采取立位触诊进行对比。触诊右肾时,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手放在右季肋部,以微曲的指端置于肋缘下方,另一手平放于右后腰部肾区,随患者呼吸运动将右手逐渐压向腹腔深部;同时以左手将后腹壁推向前方,当两手相互配合触诊时,即可触及肾脏;如仍未触及,可让患者深吸气,使肾脏下降与右手相遇,这样,有时可触及右肾下极。触诊左肾时,医生位于患者左侧,两手相应地更换位置,如上法进行检查。仰卧位时肾脏触诊结果如不理想,可嘱患者改取侧卧位。检查右肾采用左侧卧位,左肾则采用右侧卧位。肾脏触诊时要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表面状态,敏感性和移动度等。正常肾脏具有以下特点:表面光滑而钝圆,质地实而有弹性,有浮沉感,敏感性小,当肾脏被触及或由手中滑出时,患者可有一种类似恶心的不适感。在身材痩高的人,常可触.及肾下极。如在深吸气时触及半个以上的肾脏,即:为肾下垂。有时右侧肾下垂易被误认为肝肿大,左侧肾下垂则易被误认为脾肿大,故应仔细分辨。如肾脏下垂明显,并能在腹腔各个方向移动,即为游走肾。肾脏肿大见于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肾盂积水或积脓时,肾的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时有波动感。肾肿瘤则表面不平,质地坚硬。肾脏病变时,触诊腰背部可发现两个压痛点。①肋脊点,在脊柱和第12肋形成的角部;②肋腰点,在第12肋和腰肌形成的角部。

腰部特殊实验:


  (一)拾物试验:拾物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弯腰活动是否受限的试验。地上放一物,嘱患儿拾起。正常时是弯腰、屈髋、半屈膝,自然协调地拾起地上之物。如有腰部疼痛性疾病,患儿则屈膝、屈髋、腰部僵直,一手撑在膝上,另一手慢慢拾起地上之物,称为拾物试验阳性。

(二)屈颈试验:屈颈试验又称林纳尔(Linder)征。患者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使坐骨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作屈颈动作。正常时,下巴可触及胸骨,并且无明显不适。如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三)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又称拉赛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一手压住其膝部,一手托住其足跟,将腿徐徐抬起。正常人腿抬高可达70度?90度,并不会引起疼痛。如在上抬过程中,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

(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布瑞嘎(Bragard)附加试验。直腿抬高引起下肢放射痛时,将下肢降低许至刚刚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高度,尽力背屈踝关节,如再次起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能进一步证明神经根受压。

(五)健肢抬高试验:健肢抬高试验又称法捷菲坦(Fajersztain)试验。患者仰卧,当健肢直腿抬高时,患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或大块椎间盘突出。

(六)仰卧挺腹试验:患者仰卧,双肘与足跟撑住床面,用力抬臀部和背部,出现患肢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

(七)Milgam征: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同时抬高,离床约2寸,然后尽可能保持这一姿势。观察疼痛出现的时间,正常者可维持30秒钟以上无明显不适。如出现下肢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其阳性率较高,且假阳性较少。

(八)Goldthwait试验: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医生一手放在患者的下腰部作触诊,另一手握住患者跟部作直腿抬髙。在抬腿过程中,首先是腘绳肌逐渐被拉紧,随之骨盆旋转,下腰段脊柱发生屈曲运动。如在腰脊柱未运动之前,患者已感觉疼痛,说明病变在腰骶关节;如疼痛发生在腰脊柱运动之后,则说明病变可能在骶髂关节。

(九)髋膝屈曲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尽量屈曲。医生可一手按压双膝部,一手托住颈肩部使其胸膝尽量贴紧。如出现腰骶部疼痛,提示有腰骶关节病变。

(十)儿童腰部伸展试验:医生握住患儿双侧足跟上提,正常时腰段前凸增大。如小儿腰椎有病变,竖脊肌痉挛,则腰段脊柱无活动,僵硬平直,并随臀部离开床面。

(十一)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按住臀部,一手托住小腿,上抬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如大腿前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腰2、3或腰3、4椎间盘突出。

(十二)跟臀试验:跟臀试验又称Ely征。患者俯卧,医生握住其踝部屈曲膝关节,使足跟贴住臀部,然后使腿过伸。如大腿前部出现疼痛者,提示有腰3、4或腰2、3椎间盘突出。

骨盆特殊实验:


  (一)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两手放在患者两侧髂翼上,向中线挤压;或叫患者侧卧,医生按压上方的髂翼,称为骨盆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双手交叉(亦可不交叉)放在患者两侧髂前上棘处,向外下用力下压,称为骨盆分离试验。

两个试验常同时作,意义相同。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骨盆环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二)“4”字试验: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外旋,将足外踝放在健侧大腿上,两腿相交成“4”字。医生一手放在患者对侧髂翼上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放在患肢膝内侧向下压。正常者可将膝外侧压至床面而不出现疼痛。如在下压过程中诱发出胝髂关节处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如损伤、结核、类风湿等。

(三)床边试验:床边试验又称骶體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征。患者仰卧,患侧靠床边,使臀部稍突出,大腿能垂下床边为宜。健肢屈髋屈膝,患者双手抱健膝于胸前。医生一手按住健肢膝部稳定骨盆和脊柱,另一手按压患侧大腿使髋关节过伸。出现骶髂关节处的疼痛并向大腿放射,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四)伸髋试验:伸髋试验又称Yeoman征、Gittis征。患者俯卧,患者屈膝90度。医生一手按压无痛的一侧骶髂关节以固定骨盆,手指放在患侧骶髂关节上进行触诊;另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向上提,或托住膝部向上抬,使髋关节过伸。如出现骶髂关节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五)斜扳试验:斜扳试验又称唧筒柄试验。患者仰卧,患肢充分屈髋屈膝,髋内收、内旋。医生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以固定躯干,另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外侧向对侧推压。如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六)坎贝尔试验:坎贝尔试验又称Compbell征。此试验用于确定病变发生在骶髂关节还是腰骶关节。患者取站立或坐位,令其躯干前倾。若骨盆不动,躯干可以前倾,病变可能在骶髂关节;倘若病变位于腰骶关节,患者可能为骨盆和躯干同时前倾。

肩部特殊实验:

(1.肩关节外展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者立位,患侧上肢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外展上举。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或者活动受限。若在一角度出现疼痛或者疼痛加剧,则为阳性。

2.、开始外展就有疼痛,见于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肩胛骨骨折或者肩周炎等;

3.、外展越接近90°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4.、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上举时反而疼痛减轻或者不痛,可能为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或三角肌损伤;

5.、外展至上举在60~°范围内出现疼痛,称“疼痛弧”。此范围外的活动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腱炎或者冈上肌损伤

6.、肩锁关节病变的疼痛弧在肩关节外展~°范围内;

7.、被动外展超过90°以上,肩峰处有疼痛,有可能使肩峰骨折。

肘部特殊试验:

1.Huter线与三角:Huter线与三角又称肘后三点与肘后三角。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个骨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完全屈曲时,3个骨突构成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三点位置关系保持正常;肘关节后脱位时,三点位置关系改变。

2.密尔(mill)征:密尔征又称网球肘试验。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

3.柯生(cozen)试验:患者伸肘、伸腕,并握拳。医生用一手固定其前臂,另一手握住患者拳头,使其屈腕,与患者伸腕动作相对抗。此时,如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阳性。其意义同密耳尔征,且阳性率更高。

4.肘关节外翻挤压试验:肘关节伸直位,医生一手抵住肘关节外侧,使肘关节被动外翻。如有疼痛,即为阳性。见于桡骨小头骨折。

5.前臂屈肌紧张试验:患者伸肘,握拳,手背贴在桌上。医生压住其拳的掌侧面,以对抗其屈指和屈腕,使前臂屈肌群紧张。此时,如内上深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腕部特殊试验

1.Ecoff征:患者握拳,拇指在其余四指之下,使腕关节做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见于桡骨茎突腱鞘炎。

2.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于中立位,并被动向尺侧偏斜并挤压,下桡尺关节疼痛,即为阳性。见于三角软骨盘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3.前臂直尺试验:腕与指皆伸直,以前臂内侧和掌内侧缘放在桌上或直尺上,小指内侧缘和肱骨内上髁与桌面(或直尺)接触。正常时,尺骨茎突不能同时与桌面(或直尺)接触。如患者的尺骨茎突也同时与桌面(或直尺)接触,即为试验阳性。可见于科雷骨折。

4.芬斯蒂夫(Finstever)征:患手握拳时,其第3掌骨头“缩短”呈凹陷,即为阳性,提示有月骨脱位或骨折存在。

5.屈腕试验:腕关节掌屈90度,40秒后患手桡侧3个半手指出现感觉异常、麻木或划痛等症状或上述症状加重者,属阳性。常提示有正中神经受压,多见于腕管综合征。

髋部特殊试验:


  (一)屈髋挛缩试验:屈髋挛缩试验又称托马斯(Thomas)征。患者仰卧,健侧髋关节尽量屈曲,大腿靠近腹壁,使腰椎紧贴床上,再嘱患者伸直患肢。若不能将患肢平放于床面或患肢平放床上时腰椎离开床面,出现代偿性腰椎前凸即为阳性,说明该髋有屈曲畸形。患肢大腿与床面所成角度,即为髋关节屈曲畸形之角度。

(二)单腿独立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又称屈登伦堡(Trendelenburg)试验。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及臀皱襞上升,即为阴性。再用患肢独立,健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提示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

(三)髂、坐骨结节连线:髂、坐骨结节连线又称内拉通(Neleton)线。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最突出部之间做一直线,当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屈髋90度?度,或当患者仰卧,屈髋45度位时,正常情况下,该连线应经过大粗隆顶端,或大粗隆顶端最多不超过该连线1厘米。超过1厘米时,表示大粗隆已上移。

(四)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又称布瑞安(Bryant)三角。患者仰卧位,自體前上棘向床面做垂线,再经大粗隆顶点做一水平线,两线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在正常成人约5厘米。若再将大粗隆顶点与髂前上棘做一直线,使上述3条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若直角两边等长(等腰三角形),则为正常。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向上、向下移位,则水平距离较健侧增长、缩短或三角形两直角边不等长。

(五)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点: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中立位,在两大粗隆顶端与髂前上棘之间各做一直线,并向腹壁延长,此线称休马克线。正常情况下,两延长线交点应在脐部或脐上,该交点即为卡普兰点。如交点下移至脐下中线旁,则提示一侧大粗隆上移,说明股骨头、颈有缩短性病变。

(六)掌跟试验:患者仰位,患肢伸直,医生用伸直的手掌托起患肢足跟,若足发生外旋,即为阳性。在有无嵌入的股骨颈骨折和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常因骨折外旋肌的牵拉作用使足发生外旋畸形。

(七)望远镜征:望远镜征又称套叠试验。此为检测髋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检查。患儿仰卧位,医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大腿做来回推拉动作。若察觉有轴动或见大粗隆随推拉上下移动,即为阳性。

(八)艾利(Allis)征:患者仰卧位,两髋及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行放于床面观察。若两膝不等高,即为阳性。提示有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胫骨中任一骨的短缩。

(九)髂胫束紧张试验:髂胫束紧张试验又称欧伯(Ober)试验。患者健侧侧卧位,屈曲髋关节,以消除腰椎前凸。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髋部并屈膝90度;然后外展患侧大腿,同时伸直,使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正常时迅速松手,则因阔筋膜张肌收缩,肢体稍上举后便渐次坠落。若患肢仍可被动地维持于外展位,或强行内收时则引起腰椎向患侧侧凸,即为阳性,表明髂胫束有挛缩。

(十)蛙式试验:蛙式试验又称双髋外展试验。婴儿平卧于检查床上,医生用手支持两侧膝部。先将双髋、膝屈曲至90度,然后再将两髋关节外展、外旋各90度。正常婴儿,双膝外侧应能触及桌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出现外展受限或膝部不能触及桌面,称蛙式试验阳性。

膝关节特殊试验:


  (一)浮髌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完全放松,使髌骨能随意向两旁推动。医生一手加压髌上囊,驱使积液进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尖轻柔而快速地点压髌骨。若能感到髌骨在被指尖点压下,不断碰撞股骨髁,立即弹回,浮髌试验即为阳性。关节积液量一般超过10毫升,即可呈现浮髌现象。

(二)髌骨摩擦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肌肉放松。医生一手握踝上,另一手置于髌骨上轻握膝部。医生将膝关节和髋关节作被动伸屈活动时,若听到或感到一种如车轮在沙地上滚过的声音或感觉——较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即为髌骨摩擦试验阳性。阳性表示髌骨软骨面退行性变。

(三)关节分离试验:关节分离试验又称侧方挤压或侧副韧带紧张试验或波勒(Bohler)征。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握患肢踝上部,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对抗性地将膝向内或向外推顶,使内或外侧副韧带紧张。若在膝内或外侧产生疼痛或小腿异常摆动,即为阳性。阳性表示侧副韧带松弛或断裂。

(四)抽屉试验:抽屉试验又称德韦尔(Drawer)试验。患者仰卧,患肢屈膝约80度。医生双手抱住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若小腿上端过度向前移位,表示前交叉(前十字)軔带松弛或断裂;如小腿上端过度向后移位,则表示后交叉(后十字)韧带松弛或断裂。

(五)重力试验:当半月软骨发生盘状变异或损伤时,可在膝关节出现弹响声。当不能确定弹响声来源于内侧或外侧时,本法有帮助定位的作用。患者侧卧,医生一手掌托住大腿侧方或垫一枕。嘱患者主动伸屈膝关节,若患肢在上时,如弹响减弱,则弹响和病损在外侧;如弹响增强,则弹响和病损在内侧。若患肢在下时,如弹响减弱,则弹响和病损在内侧;如弹响增强,则弹响和病损在外侧。

(六)过伸试验:过伸试验又称琼斯(Jones)征。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按定膝部,另一手握小腿上部,将小腿上提,使膝关节作被动过伸活动。若在膝前产生疼痛,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半月软骨前角受挤压产生疼痛,表示有半月软骨前角损伤;另一种是髌下脂肪垫增厚,遭受挤压产生疼痛。上述两种情况应结合临床加以区别。

(七)研磨试验:研磨试验又称阿泼来(Apply)试验。患者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定大腿,另一手握持患肢足部或医生将膝部置于大腿后部固定大腿,用双手握持足部作检查。将小腿向膝部加压,同时将足内旋或外旋,并将膝关节作屈伸活动。如在此过程中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表示有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破裂。可依疼痛发生时膝关节角度,判定半月软骨破裂的部位。屈曲最大限度时,应疑为后角破裂;90度时,为中央破裂;近伸直时,为前角破裂。为区别于韧带损伤产生的疼痛,应将患足向上牵拉提起,以减轻胫骨平台对半月软骨的挤压,同时再行足内旋或外旋时的伸、屈膝活动。此时产生疼痛,应疑为韧带损伤。

(八)半月板弹响试验:半月板弹响试验又称麦克马瑞(Me.Murray)征。患者仰卧。医生固定膝部,另一手握足跟或踝部,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小腿置于各种轴位,行伸屈膝关节活动。视“弹响”出现时限,判断半月软骨可能损伤的部位。①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屈膝关节,如有弹响声,说明内侧半月软骨可能有破裂。②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屈膝关节,如有弹响声,说明外侧半月软骨可能有破裂。③膝关节极度屈曲时发生弹响声,应为半月软骨后角破裂。④膝关节处在90度左右时发生弹响声,应为半月软骨中央破裂。在进行此项试验时,应注意与髌骨摩擦或肌腱弹拨发出的响声相鉴别。图7-2-14半月板弹响试验,略。

(九)推髌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医生用拇、食指下推髌骨,并适当用力抵住髌骨,嘱患者突然用力上拉髌骨,如出现髌骨间剧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髌股关节炎。正常者做此试验亦有轻度疼痛,应注意鉴别。

足部特殊实验:


  (一)赫尔本(Helbing)征:正常站立时,跟腱长轴应与下肢长轴平行。足外翻时,跟腱长轴向外偏斜,偏斜程度和外翻程度成正比。

(二)基恩(Keen)征:若内、外踝横径增大,为此征阳性。如波特(Pott)骨折(即踝关节外展型骨折)脱位时,两踝横径增大。

(三)跖骨头挤压试验:医生一手握患足跟部,另一手横行挤压5个跖骨头,若出现前足放射样疼痛者即为阳性。如跖痛病、跖骨痛、扁平足、莫顿(Morton)病等。

(四)捏小腿三头肌试验:患者俯卧,足垂床沿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时可产生足跖屈,如跟腱断裂,则无跖屈动作。用力抵住髌骨,嘱患者突然用力上拉髌骨,如出现髌骨间剧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髌股关节炎。正常者做此试验亦有轻度疼痛,应注意鉴别。全文完,如果喜欢我们收集整理的学习内容,记得在文章的右下角点击“好看”或给我们点赞支持下我们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