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跟痛症跖腱膜炎是怎么回事
TUhjnbcbe - 2020/12/2 8:01:00

什么是跟痛症?跟痛症的症状有哪些?

足跟疼痛——严格的讲,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就是说,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足跟疼痛,其中“跖腱膜炎”是常见的导致足跟疼痛的疾病之一。

大多数跟痛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休息过后,在足跟刚踩地的时候刺痛感比较明显,走一小会症状就缓解不少,若是走的多了,或者工作了一天,又开始疼了。疼痛模式简化为落地疼——走几步缓解——走多又疼。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很可能就存在跟痛症了。

疼痛的位置通常在足跟部下方,跖腱膜的起点处。在足底在跟骨下方可以摸到骨性突起,这个位置偏内或偏前有明显的压痛。

疼痛的位置通常在足跟部下方,跖腱膜的起点处。在足底在跟骨下方可以摸到骨性突起,这个位置偏内或偏前有明显的压痛。

跖腱膜炎与骨刺

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其主体起自跟骨结节向远端行至各足趾的近节趾骨,由纵行的纤维组成,可保护足底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关节,并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同时帮助维持足纵弓。

足底筋膜炎和跖腱膜炎性质是相同的,都是肌腱和筋膜的炎症,在临床上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跖腱膜炎

因为行走(足部受力)的结果必然使跖腱膜牵拉其在跟骨附着部位,使局部应力明显集中,从而诱发“骨刺”产生。

这应了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面积与受力成反比。当跖腱膜附着处的应力过大时,人体会本能的增加面积,即“增生现象”,以降低局部应力,达到新的平衡。所“增加的局部面积”就会以“骨刺”的形象出现。这是跟骨“骨刺”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原理。

高弓足和扁平足均有易患跖腱膜炎的生物力学指征

在有发展成扁平足畸形倾向的柔软足中,在步态推进期,绞盘机制增加了维持足弓稳定的应力,导致跖腱膜的跟骨起点处受到牵张。而高弓足在步态周期中足跟着地期由于后足外翻不足造成吸收冲击的能力下降,致使足跟部应力过高。

跖腱膜炎引起的足跟疼痛与其说是“骨刺”的刺激,不如说是跟骨局部应力所致。源于人足部频繁、过渡、长期的运动对足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如跟骨)的慢性刺激,使受刺激的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和所产生的“垃圾(代谢产物)”刺激了足部的神经末梢,从而使人感到疼痛和不适感。

同时,人行走时,增生的“骨刺”必然与邻近组织产生刺激和摩擦,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这些损伤包括局部出血、水肿、渗出、组织纤维化、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浸润、代谢产物集聚等。这些损伤和反应都会刺激足部的感觉神经末梢,使人出现疼痛感。

人在运动时,身体对跟骨下方组织“垫”,如皮下组织、纤维及脂肪组织的挤压、摩擦也是足跟疼痛的原因之一。

此外,人的大多数运动(行走、跑步、打球等)形态为站立体位,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液回流相对不畅,易于瘀滞在下肢,含跟骨内,使跟骨内压力升高,也可导致跟骨疼痛。

总之,跟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骨刺”出现是现象,应力集中是原因;足部运动是表象,炎症反应是本质。

跖腱膜炎的治疗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01

减少行走,避免剧烈运动。

02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03

局部热敷。

04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鞋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痛症跖腱膜炎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