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治疗
TUhjnbcbe - 2021/1/23 5:52:00

足底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也是临床的常见病。跑步专项运动员和长跑爱好者中足底筋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约1/10的长跑运动员或有热爱跑步的人易患此病。

part.1

足底结构

足底筋膜属于带状结缔组织,位于足底脂肪层深层面,从跟骨足底起于,止于跖趾关节及邻近足趾。足底筋膜由中央带、外侧带、内侧带三部分组成:两个浅沟划分足底筋膜为外部和内部,于足底两侧覆盖。

附着于跟骨结节的内侧突的是最厚的足底筋膜的中央部。较厚的外部,向延伸至第五跖骨时慢慢由宽变细。覆盖拇展肌下表面的是较细的内部,依附屈肌支持带,在足的周围与足背部筋膜相链接。

part.2

发病机制

足底筋膜承载比较大的生物力学负荷。当脚跟踩地时,大概承受人体重量2-3倍的力量,分散该生物力学负荷的主要靠足的旋前。在正常动态步态分析中,从脚跟踩地时的旋前力到全脚掌踩地中期至脚尖离地时的后旋力,足底筋膜在松弛紧张中交替变化。

而不正常的关节运动力学机制可能使步态周期中的旋前力加长,使得主要骨和主要韧带不能承载正常的载荷,而是由次要关节囊和次要韧带承载人体重量2-3倍的生物力学负荷。承载超过生理最大限度时,出现炎症渗出,导致肌肉挛缩,软组织缺血导致新陈代谢营养不良,形成退行性变、纤维硬化,诱发足底筋膜炎。

part.3

临床症状

急性发作期:脚后跟着力点疼痛,不能行走,查体见:足跟部肿胀,压痛阳性。

慢性劳损:患者起病隐匿,最典型表现为“First-steppain”,即早上起床后走出第一步出现疼痛,或长时间静止后走出第一步疼痛。

行走后疼痛会稍缓解,疼痛在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又加重。

part.4

康复训练

一、放松筋膜与肌肉

主要放松足底筋膜,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2-3min/组,3组。

二、拉伸筋膜与肌肉

1.足底筋膜拉伸站立位,脚趾抵住墙壁,重心前移,感觉到足底被牵拉的感觉(也可在前足垫一斜面,加强拉伸感觉),保持20s/组,3组。

2.腓肠肌拉伸面墙站立,将患腿尽量后伸,双臂前举至水平,双手撑墙。过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脚跟不离地,身体前倾,当感觉到小腿后侧有牵拉感后,保持30s/组,3组。

3.比目鱼肌拉伸面墙站立,双脚前脚掌踩在瑜伽砖边缘,脚后跟轻触地,身体前倾,过程中保持腿部伸直,当感觉到小腿后侧有牵拉感时保持30s/组,3组。

三、强化肌肉力量

1.强化足底屈肌地面平铺一块儿毛巾,脚跟着地,用脚趾不断的抓毛巾,然后放开,10次

2.强化小腿三头肌双脚站立于台阶边缘,脚跟露出,缓慢抬起,然后再缓慢下降,直至低于台阶平面,10次/组,三组。

Spring

Sunshine

3.强化胫前肌坐位,将环形弹力带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脚背上,抗阻勾脚,15次/组,三组。

放松和训练相关肌群,可以有效预防及改善足底筋膜炎。

part.5

常用物理治疗

一、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冲击波能有效改善局部区域的新陈代谢,松解并减轻钙沉积,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消除水肿,提高肌组织的机械负荷。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还可以恢复跖筋膜长度及弹性,缓解症状。

冲击波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局部有皮肤发红、局部肿胀以及疼痛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流,加强组织供氧及组织细胞通透性,使代谢加强,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血管再生和局部软组织愈合,从而达到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目的。

part.6

中医针灸治疗

一、脚后跟疼痛的,可以按水泉和仆参穴,涌泉穴,5-10分钟/次。

水泉、仆参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

仆参: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水泉: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以下图片来自于网络)

二、艾灸足后跟也可以。

三、治足跟痛,泡脚时倒入半瓶醋的方法。

—END—

作者简介

主治医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

现于西安医院工作,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脊髓损伤及骨折术后相关疾病的诊治!

本次图文由李喆医生搜集整理,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李喆

科室名称:中医骨科神经脊柱病区

科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治疗